苏州魔耳国际英语是苏州地区最好的苏州少儿英语培训机构
魔耳国际英语常规班,采用外教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8-10人。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SM百货2楼,相城区嘉元路乐宾百货4楼,园区东沙湖邻里中心4楼
公交路线: 1.503路522路53路54路552路57路628路62路快线8号 致能大道南 (吴中校区)
2.809路直达力宝广场 5路7路77路84路712路810路811路812路825路851路至大富豪公交站,然后向东步行470米至力宝广场(相城校区)
孩子的人際關係
不少人懷疑自學學生都關在家裡怎麼會有人際關係。其實,就如同前面提過的,孩子們會去上些才藝課,因此就會有才藝班的同學,也會因而產生同儕關係。家長和孩子也會參與Tim創辦的2nd Tue 共遊活動,所以有興趣的自學家庭都可以來參加,像明秀跟幾個自學家庭的女兒也都經常保持聯絡,成為好友。至於明哲,他的朋友包括住在臺灣的波蘭小男生和其他自學學生。明哲和明秀這幾年下來也結交不少住在波蘭的好友,除了回波蘭時碰面外從台灣也可以透過網視訊保持聯繫。
友誼的持續性
或者也會有人問我,明秀和明哲常去國外,滿容易交到外國朋友,那麼我們會讓孩子們繼續跟他們保持聯絡嗎?
其實這要看情形跟看人。我們並不會跟所有人都繼續維持友誼,比較後續有在維持的通常大人需要努力去經營那一塊,並加以協助,就像明哲和明秀住在波蘭的朋友,因為朋友的爸媽也都是朋友,所以我們會協助他們繼續經營那一塊的友誼或聯繫,其他的通常就沒有,只有在當地大家玩得很快樂,到後來未必見得會繼續聯絡。不過因為現在有Facebook 的關係,孩子們可以繼續保持聯絡,但沒有深交,只知道他們現在又去哪裡玩,或以前萍水相逢的人現在在做什麼而已。
而且明哲還未滿Facebook 規定的13歲,目前我只允許明秀可以自己上臉書保持聯絡,至於每一年會互相探望的那些友人,我們就會寫e-mail 或是打Skype 電話。比如,有一次孩子們去馬祖,認識了一個當地家庭,他們非常喜歡那個家庭,所以有一、二次寫了卡片給他們,可是對方從未回信,一遍、兩遍,石沉大海,只有我們單方面積極想保持聯絡,這樣的關係也很難維持下去。
處理人際關係也需要學習
我們夫妻對明秀和明哲的多元人際關係抱持一種正面的想法,就是他們從小不斷有機會去交新朋友,所以他們對於關係的處理就會比較成熟,比較不會被傷害,因為他們知道就算今天感情被傷害了,明天還有機會交新的朋友,即使今天大家往來親密,也終有分開的一天,所以這方面他們就會滿習慣。
我基本上不鼓勵也不認為家長應該放手讓小朋友自己去交友,完全不介入孩子的人際關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新的事物,在試的過程中一定會交到各式各樣的朋友,那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例如有些人都可以深交,但另一些人是有過經驗就可以了,孩子必須要很早就認識兩者間的差異。
另外是家長之間的關係,如果大人之間關係很密切,也會影響到孩子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某種程度成了家庭跟家庭間的關係。在臺灣的社會新聞經常會看到這種例子,兩個孩子關係很親密,但是雙方家長連電話都沒有講過,更不用說見過面。有一天,孩子們相約一起翹家,雙方家長都是在家等不到人才知道孩子不見了。幸運的孩子錢花光了就回來了,不幸的可能從此就失去聯絡。很誇張!家長怎麼會搞到自己的孩子失蹤卻完全狀況外呢?
有時家長不認識自己孩子的朋友,突然想要認識,孩子卻不願意介紹給父母認識,不想讓父母納入這個人際關係圈裡面,父母變成局外人,只有孩子們自己是局內人。我覺得這樣做很危險,孩子未成年,在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還不夠,不管智力高低,經驗不足會影響他的判斷,可能身陷危險而不自知。
傳統父母的做法是,要孩子乖乖待家裡不要到處趴趴走亂交朋友,可是孩子在家中一樣可以上網啊,即使是把電腦關掉,網路線拔掉,孩子還是無時無刻可以用手機上網而家長根本不知道他在幹什麼?所以,與其如此,不如更積極的去處理孩子的人際關係,一定要讓父母成為孩子人際圈內的一份子。這不是說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把家長加入他的Facebook 好友,而是要帶著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增廣見聞。像我們經常在國際間跑來跑去,就有機會認識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如何交朋友,好比日本人重禮數,要備妥禮物,才去拜訪對方的家長,雙方會互贈禮物等等,但是在北美洲,往往是大家一起上一、二週的滑雪課,或許很契合,但是假期一結束就各自回家,也就此分道揚鑣了。
- - -
從 「Park Day」 到 「Second Tuesday」 by Tim陳怡光
自學學生最常被不熟悉自學的人質疑的不是沒有在學習,而是孩子因為沒有團體生活,導至人際關係功能不佳。雖然全國每年有上千個孩子申請自學,但是他們遍佈各地彼此都不認識,而教育主管機關認為自學學生的團體生活就是到學校參加運動會或到設籍班上去打躲避球,沒有一個真正在為自學學生和家長設計的團體活動。
在有200萬自學人口的美國,自學家庭會每週固定一天相約在社區公園活動稱為Park Day。Park Day 除了讓自學的孩子能夠有機會和其他自學孩子在遊戲中互動,培養人際關係之外,也是給自學家長們交換自學心得或甘苦談的機會,許多學習相關的訊息,例如教材和教法的經驗分享就在這種非正式的管道中傳替。
在國內,由於要讓自學家長認為參加Park Day不是只有在玩還有學到東西,我從2007年12月開始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二(Second Tuesday)都安排一個有導覽的地方,在homeschool.tw的網站上號召自學家庭一起走出來「寓教於樂」。這4年半來,我們除了參觀過北台灣的大小博物館、美術館、農場,也曾經到過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參加Second Tuesday 活動的學生人數,從第一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4位大人和5位小孩,到2010年12月的聖誕派對來個超過160位學生和家長,可見自學家庭是非常渴望有機會能和其他自學家庭互動。
過去4年半來已經有上千人次參加過Second Tuesday的活動,除了一個月碰面一次之外,這些自學家長們也會規劃設計孩子們一起共學和家長成長課程。Second Tuesday 儼然成為自學家庭在網路論壇之外的實體交流平台。
-
苏州少儿英语 苏州少儿英语培训班 苏州英语培训班